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資料圖片)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陸續(xù)報道多起以襲警罪定罪處罰的典型案例,標題多冠以“某地首例襲警案宣判”。不可否認,以襲警罪定罪處罰,并經媒體廣泛宣傳,很大程度可以使社會公眾知曉襲警罪,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警察執(zhí)法權威的良好氛圍,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刑法的預防功能。
法妞網友咨詢:
妨害公務罪和襲警罪的區(qū)別有哪些?
馮榮尚律師解答:
《刑修(十一)》則將《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修改為:“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睂Ρ┝σu警單獨設置了法定刑,取消了罰金刑并將嚴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的暴力襲警行為的量刑提高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突破了妨害公務罪的量刑尺度。
《刑修(十一)》修改后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的量刑較之前加重,故而根據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對2021年3月1日前發(fā)生但在2021年3月1日后尚未處理或正在辦理的妨害公務犯罪仍然應當適用修改前的刑法,即《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五款以妨害公務罪定罪量刑。
馮榮尚律師補充:
襲警罪中對“暴力”的程度要求顯然要高于妨害公務罪中的“暴力”。從法條的設定來看,襲警罪的暴力僅僅針對人身,但不要求達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
襲警罪中的暴力手段包括捆綁、毆打、持械攻擊、駕車沖撞等。侵害對象必須是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對暴力襲警行為的確認,要嚴格區(qū)分以攻擊、傷害警察人身為目的的暴力襲擊行為和以抗拒執(zhí)法為目的的反抗行為:前者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更大,適用襲警罪;后者雖也伴隨一定程度的暴力行為,但其暴力行為社會危害性較小、程度較低,一般適用妨害公務罪。
襲警罪為抽象的危險犯,不以需要造成傷害后果為構罪的必要條件,暴力行為只要具有阻礙警察執(zhí)行職務的危險即可;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嚴重危及其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同樣視為襲警罪。倘若不存在帶來人民警察受害的結果,且危害較輕,則一般認定為妨害公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