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電影毒舌律師#?去年讀過一本書,書名就是《弱者的抗爭》,且不說內容如何,挺有意思的,尤其是羅訴韋德案,現在看更是唏噓不已,這個標題就已經點出了《毒舌律師》的優(yōu)勢、票房動力、魅力所在——弱者的抗爭。
是的,律政題材永恒的話題,就是以弱勝強。
這既是這個題材的魅力,也是法律的魅力所在——并不是人多勢眾,并不是你拿著利刃,并不是你有錢,贏家就是你。
【資料圖】
法律就是弱者的武器,它能砍斷最堅硬的錢幣,也能達到成百上千的惡徒,也能拗斷最鋒利的匕首。
因此,律政題材一旦出現在大銀幕上,幾乎都是精品!
我印象中庭審題材最早的是一部國產電影是《法庭內外》,這部電影帶有很明顯的庭審片特點,一個有權勢的官二代在正義的法官的審判下,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陳佩斯演殺人犯,不行啊,沒那股狠勁兒
韓國電影憑借其對自身歷史污點的批判,貢獻了一批同類型的佳作,比如宋康昊主演的《辯護人》對抗目標是當時的軍政府,安圣基主演的《斷箭》對抗目標是司法體系,而這兩部電影都有著真人真事作為背書。
《斷箭》最后一個鏡頭,永遠留在我腦海里了,安圣基頑童般的一笑
2021年,膾炙人口的印度電影《杰伊比姆》則是將焦點放到了對抗種姓制度上。
《杰伊比姆》我更喜歡里面法庭對抗的內容,我對種族歧視不太敏感
法庭題材究竟為什么擁有魅力的原因,我們這時應該已經大概了解了——我們需要一場大衛(wèi)大戰(zhàn)歌利亞式的勝利!我們需要弱者的翻盤!
這種勝利要充滿激情,充滿憤怒,充滿淚水!
插一句話,除了這種類型,《全民目擊》和《十二公民》這種題材走的是另一種思路,他們對抗的并不是特權,法律在這兩部電影中不再是被弱者使用的工具,而是被賦予了更神圣的位置,而法律以及法律所要嚴懲的惡在影片中也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全民目擊》放在首位的,是愛。
父愛如山,其實我舉得孫紅雷和郭富城的角色對調一下,就更有感覺了
《十二公民》放在首位的,是生命的重量。
話劇演員演電影,是要看劇本的
那么,我們如何得到這種勝利?我們如何讓得到這種充滿情緒的勝利?
上面的影片大體給了我們一些經驗。
影片中站在對立面的那一方,應該是在現實中也站在普通觀眾對立面的階層,說得偏激一些,在我之前提到的電影中,已經很直白的告訴了我們最適合成為眾矢之的的那一些人。
特權階級,官商勾結。
《毒舌律師》中,鐘家簡直是教科書般標準的特權階級——老貴族的底蘊,在香港政商警界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
看看,連鐘家的狗腿子都這么囂張
然后又用大家最喜聞樂見的模式來展現特權階級最陰暗的那面,特權階級的鐘家展現給觀眾的是何種印象?
傲慢、殘忍、沖動。
主創(chuàng)用了最具沖擊力的劇情表現,讓這種印象就像電光一樣,印在了觀眾的視網膜上。
鐘念華,作為鐘家的女兒,她謀害了一個無辜的聾啞女孩,陷害女孩的母親,甚至通過關系前往監(jiān)獄向女孩的母親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