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Powered by 名律網(wǎng) Copyright ? 名律網(wǎng)版權所有
分析犯罪動機,多用于偵查階段排查嫌疑人。80年代,某市曾發(fā)生一起殺人案,許久未破,遂請刑偵專家端木宏峪參與破案。端木在排除情、財、仇等各種可能性后認為犯罪動機缺失,行兇者系案發(fā)地周邊的精神病人,后據(jù)此抓獲真兇。正因如此,犯罪動機在犯罪構成中往往易被忽略。文學作品中以犯罪動機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印象中似乎也只有東野圭吾的《惡意》。
(資料圖片)
法妞網(wǎng)友咨詢:
犯罪動機對定罪量刑有影響嗎?
周卡方律師解答:
犯罪動機,是指推動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以達到犯罪目的的內(nèi)在動力或內(nèi)心沖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犯罪動機就是刺激、促使行為人實施犯罪活動的內(nèi)心起因。在司法實踐中,犯罪動機可謂五花八門,常見的包括財物動機、政治動機、性動機等等。單是在故意殺人犯罪中,也可劃分出多種不同的動機,比如,圖財、報復、嫉妒、義憤等。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咨詢法律問題】
周卡方律師補充:
通常,犯罪動機本身不會對定罪產(chǎn)生直接影響,但卻可能影響到量刑。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規(guī)定,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其認識能力、犯罪動機和目的等情況,從寬處理。又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對于采取故意殺人以外的其他手段實施搶劫并致人死亡的案件,要從犯罪的動機、預謀、實行行為等方面分析被告人主觀惡性的大小……
犯罪動機反映了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因此對量刑有一定影響。典型案例如2009年轟動一時的“鄧玉嬌案”,鄧玉嬌持刀捅刺他人,致一死一傷,法院最終判決其犯故意傷害罪,免予刑事處罰。原因之一在于法院認為被害人對鄧玉嬌實施不法侵害行為在先,鄧玉嬌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
周卡方律師結語:
犯罪動機是犯罪心理的核心內(nèi)容,它來源于犯罪人的需要,通常不影響定罪,但可能影響量刑。犯罪動機是打開犯罪人心理的一把鑰匙,能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犯罪的形成原因,從而有助于從源頭上預防犯罪。